一、学院介绍
人文学院拥有哲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中国史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哲学、公共管理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道德发展智库”以及哲学省级重点学科。
二、招生信息
010100(学术学位)哲学(参考2024年)
01(全日制)科学技术哲学
02(全日制)伦理学
03(全日制)外国哲学
04(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哲学
05(全日制)中国哲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6哲学原理
④904西方哲学史
复试科目:①545哲学综合
哲学专业复试科目:哲学综合(含伦理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
招生人数:
复试细则公布最终招生计划:8人。
三、参考书目
726哲学原理
《哲学导论》,张世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04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复试参考书:
545哲学综合
《伦理学》(修订版),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樊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55、55、95、95、382
2023年:55、55、95、95、356
2022年:55、55、95、95、347
2021年:55、55、95、95、365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10人,403、398、393、392、392、389、387、385、384、384
历年报录比
2023年报考168人,录取11人
2022年报考81人,录取9人
2021年报考63人,录取13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统考考生总分超过报考院(系)专业/方向复试线20分以上(含20分),单科(限一门)可降2分。
复试方式
2024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采用线下复试方式。
复试内容
1.复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见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2.对考生的既往学业情况、外语听说能力、专业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查。
成绩计算
1.笔试成绩:满分为150分,合格线90分,笔试成绩未达到合格线者,将不予录取。笔试时间2小时。
2.面试成绩:满分为150分,合格线90分,面试成绩未达到合格线者,将不予录取。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面试成绩构成:
全日制学术学位
外语听说能力(20分)
知识结构(50分)
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40分)
既往学业情况和一贯表现(40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
外语听说能力(20分)
知识结构(50分)
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40分)
既往学业情况和一贯表现(40分)
3.复试成绩(满分为150分)=复试笔试成绩*50%+复试面试成绩*50%。
4.综合成绩(满分为150分)=初试总成绩(按满分150分折算)*60%+复试成绩*40%
5.成绩规格化方法:以考生所在面试小组综合成绩进行规格化,将小组综合成绩平均分折算为120分。
6.排名方法:
非专项计划考生:复试合格者参加各专业综合成绩排名。
专项计划考生:复试合格者按所在专业规格化综合成绩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