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由6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国家安全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十余个科研中心。学院现有4个本科、10个硕士和7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
二、招生信息
030207国际关系(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
01.现当代国际关系
02.美欧日研究
03.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53法语或254德语
③640政治学概论
④820国际关系
招生人数:
2025年招生目录公布招生计划:12人,其中推免7人,统考5人。
备注:英文项目统考计划招生0-1人,以上招生名额含在国际关系专业(现当代国际关系方向)内,面试单独举行、成绩单独排名。
其他变化:2024年专业课为845国际关系史,2025年专业课变更为820国际关系。
三、参考书目
640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北京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核心概念》安德鲁·海伍德,天津人民出版社
《政治科学》[美]迈克尔·罗斯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潘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政治思想史》唐士其,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美]莱斯利·里普森等,华夏出版社
《政治学》海伍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秦亚青,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界民族主义概论》王联,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外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西方政治制度史》马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
820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袁明,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法律出版社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关于中国外交、美国外交、中东方向的论文,重点热点事件相关论文
《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谢益显,中国青年出版社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牛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梁云祥,世界知识出版社
《大外交》基辛格,海南出版社
《中东政治与社会》王联,北京大学出版社
《气候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知识简明读本)》张度、张海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国家间政治:为了权力与和平的斗争》[美]汉斯·摩根索,肯尼思·汤普森改写,李晖、孙芳译,海南出版社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55、55、90、90、345
2023年:50、55、90、90、345
2022年:55、55、90、90、345
2021年:55、55、90、90、345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4年
一志愿复试9人,416、407、400、400、399、399、390、389、389
录取6人,录取最高分416,最低分399
2023年
一志愿复试8人
录取5人,最高分413,最低分374
2022年
一志愿复试8人
录取6人,最高分393,最低分364
2021年
一志愿复试6人
录取6人,最高分364,最低分352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复试形式为面试,内容涉及考生所报专业的理论、历史、现实问题,重点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 分及格。考生面试结束后复试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按照学校规定,复试成绩平均分低于 60 分者自动丧失录取资格。考生的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由各专业分别考核),
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考生应参加的管理类思想政治课考试在复试中进行。
录取
各专业按照考生总成绩在所报专业内的排名依次录取。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初试权重(70%)×初试各门总成绩/5(其中公共管理硕士为初试各门总成绩/3)+复试权重(30%)×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