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系,现有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二、招生信息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
01文艺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2美学
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5汉语言文字学
04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8中国古典文献学
05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3中国古代文学
06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
复试专业课:111500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语言文字学基础
④803中外文学基础
招生人数:
2025年招生目录公布招生计划:49人。(统考+推免)
备注:2025年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2024年复试细则公布招生计划:
01文艺学(全日制)
4人,其中推免3人,统考1人。
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
5人,其中推免4人,统考1人。
03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
8人,其中推免5人,统考3人。
04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
4人,其中推免3人,统考1人。
05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
12人,其中推免8人,统考4人。
06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
10人,其中推免8人,统考2人。
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
4人,其中推免2人,统考2人。
三、参考书目
611语言文字学基础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叶蜚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803中外文学基础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黄修己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60、60、90、90
文艺学(全日制)39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390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393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370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395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40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400
2023年:55、55、90、90
文艺学(全日制)36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365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365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365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365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36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365
2022年:60、60、90、90
文艺学(全日制)37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385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390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370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370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37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375
2021年:
文艺学(全日制)55、55、90、90、37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70、70、123、123、400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65、65、105、105、369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55、55、90、90、360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55、55、90、90、360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55、55、90、90、36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55、55、90、90、360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文艺学(全日制)
录取1人,41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
录取1人,430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
录取3人,426、418、405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
录取1人,421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
录取6人,433、410、405、399、395、384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
录取2人,432、41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
录取2人,411、405
2023年复试录取情况
文艺学(全日制)
录取2人,376、374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
统考计划为0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
录取3人,392、369、365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
录取1人,376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
录取5人,406、402、386、381、366
另士兵计划1人,368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
录取4人,378、375、370、36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
录取1人,393
2022年复试录取情况
文艺学(全日制)
录取1人,377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日制)
录取2人,415、391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
录取2人,412、409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日制)
录取1人,378
中国古代文学(全日制)
录取3人,434、395、372
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日制)
录取3人,405、402、38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日制)
录取1人,394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复试方式、内容及评分
复试方式
1.复试方式:现场复试。
2.复试总分:复试总分占入学总成绩的50%。
3.考核时间:每位考生的面试总时间(含外语应用能力考核)不少于20分钟。
4.考核办法:以面试为主。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逐个考核,考生当场回答问题,必要时,复试小组成员会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复试内容
复试考核内容由综合评价、外语应用能力测试、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三部分构成。
1.综合评价(占复试成绩的20%)
考试内容:结合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社会服务等相关资料,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2.外语应用能力测试(占复试成绩的20%)
考试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外语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否具备本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3.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占复试成绩的60%)
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等。
考核评分
每位考生复试结束后,由复试小组成员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复试小组成员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复试成绩。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
复试成绩
1.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相加,即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2.非专项计划考生,各招生方向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总成绩同分情况下按照初试成绩排序。总成绩同分情况下按照初试成绩排序,如果初试也同分,则以复试“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分数排序。
学术学位及专业学位考生的成绩分别排序,分别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
3.专项计划考生按照报考该计划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总成绩同分情况下按照初试成绩排序,如果初试也同分,则以复试“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分数排序。
3.如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考生,不予录取: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
(2)未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复试成绩低于复试满分值的60%为不合格)。
(3)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
(4)思想政治考察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