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两个专业均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省级科研机构、1个共建基地、4个广州市基地。
二、招生信息
055200新闻与传播(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
01财经新闻(全日制)
复试科目:
1705002财经新闻综合知识
02交互设计(全日制)
复试科目:
1705003视觉传播及交互设计综合知识
03大数据传播(全日制)
复试科目:
1705004大数据传播综合知识
04数字媒体(非全日制)
复试科目:
:1705005数字媒体综合基础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招生人数:
2025年招生目录公布招生计划:全日制77人。(统考+推免)
非全日制统考30人。
备注:2025年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2024年复试细则公布招生计划:
财经新闻、交互设计、大数据传播方向50人,其中财经新闻方向推免10人、交互设计方向推免8人、大数据传播方向推免8人,统考24人。
三、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计算传播学-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新范式》刘庆振等,人民日报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心理学》陈锐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历年分数线
2024年:60、60、90、90、370
2023年:60、60、90、90、385
2022年:60、60、100、100、390
2021年:55、55、90、90、360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财经新闻
一志愿复试17人,423、408、400、399、397、393、393、393、391、391、389、384、383、381、376、375、371
录取11人,423、408、399、397、393、393、393、391、391、389、384
交互设计
一志愿复试9人,437、418、396、392、391、385、382、379、372
录取6人,437、418、396、392、385、372
大数据传播
一志愿复试10人,406、400、396、396、391、390、379、375、371、371
录取7人,406、400、396、396、391、390、371
数字媒体
一志愿复试38人,复试最高分410,最低分371
录取30人,录取最高分410,最低分371
2023年复试录取情况
财经新闻
一志愿复试24人,复试最高分434,最低分385
录取11人,434、425、421、419、418、404、402、401、400、392、389
交互设计
一志愿复试12人,443、443、427、422、415、410、410、409、404、398、395、395
录取7人,443、443、427、410、409、404、395
大数据传播
一志愿复试30人,复试最高分433,最低分386
录取14人,433、432、426、423、419、418、417、414、414、407、402、401、397、386
数字媒体
一志愿复试33人,复试最高分414,最低分385
录取30人,录取最高分414,最低分385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4年为例
复试方式、内容及评分
(一)复试方式
1.复试方式:现场复试。
2.复试总分:复试总分占入学总成绩的50%。
3.考核时间:每位考生的面试总时间(含外语应用能力考核)不少于20分钟。
4.考核办法:以面试为主。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逐个考核,考生当场回答问题,必要时,复试小组成员会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二)复试内容
复试考核内容由综合评价、外语应用能力测试、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三部分构成。
1.综合评价(占复试成绩的20%)
考试内容:结合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社会服务等相关资料,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2.外语应用能力测试(占复试成绩的20%)
考试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外语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否具备本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3.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占复试成绩的60%)
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等。
(三)考核评分
每位考生复试结束后,由复试小组成员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复试小组成员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复试成绩。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
复试成绩
1.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相加,即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2.各招生方向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总成绩同分情况下按照初试成绩排序,如果初试成绩也同分,则以“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排序。
学术学位及专业学位考生的成绩分别排序,分别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
3.如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考生,不予录取: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
(2)未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复试成绩低于复试满分值的60%为不合格)。
(3)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
(4)思想政治考察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