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历史学系,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2个一级学科。中国史学科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6个二级学科;世界史下设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4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招生信息
060200(学术学位)中国史(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01(全日制)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全日制)历史文献学
03(全日制)专门史
04(全日制)中国古代史
05(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史
06(全日制)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
07(全日制)中国思想文化史
08(全日制)专门史(佛教文化研究)(单独考试)
初试科目:
01、02、03、04、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06、07方向:只招收推免生
08方向:
①111思想政治理论(单独考试)
②289英语(单)
③796历史学综合(单)
学制:3年。
招生人数:37人,其中推免26人,统考11人(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备注:
06、07方向为文史研究院依托招生,拟只招收推免生5人。
08方向为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与上海佛学院、佛教三藏研究院联合培养项目,拟招收8人,不招收推免生,考生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单独考试报考条件。
060300(学术学位)世界史(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01(全日制)外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全日制)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03(全日制)世界近现代史
04(全日制)世界地区史国别史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学制:3年。
招生人数:13人,其中推免11人,统考2人(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三、参考书目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李侃、李时岳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郭大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备注:其他版本教材亦可参考。
四、历年分数线
2025年:55、55、180、350
2024年:55、55、180、350
2023年:55、55、180、340
2022年:55、55、180、340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复试名单、录取名单一向不公布考生具体专业,所以甲乙丙丁各是什么专业,靠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2025年复试名单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5年为例
复试安排、考核内容、提交材料等要求
1.复试方式:现场复试。
2.进入复试/未进入复试结果将通过复旦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发布,请考生及时登录系统查看。
3.复试时间和地点:将以邮件形式通知复试考生。
4.考生于复试时提交本人①本科阶段成绩单(加盖公章)②个人陈述(包括学习和科研经历、报考理由、未来规划等,1000字以内,须确保提交材料的真实性)。
5.复试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所报考专业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外国语水平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
6.一般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考生明确表示已作答完毕的可提前结束考核。
考生成绩评定
考生的总成绩包括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初试成绩占60%、复试成绩占40%。
复试成绩中,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占80%、外国语听力与口语考核成绩占20%。
各专业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