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历史学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设三系: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拥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三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腊研究中心),以及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二、招生信息
060200中国史(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01中国古代史
02中国近现代史
0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4专门史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招生人数: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参考1:2026年研招网公布数据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参考2:统考17人(参考2025年复试细则公布招生计划)
备注:2024年专业课为721中国历史,2025年变更为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三、参考书目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李侃、李时岳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郭大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备注:其他版本教材亦可参考。
四、历年分数线
2025年:60、60、200、360
2024年:60、60、200、370
2023年:60、60、200、370
2022年:60、60、200、355
2021年:60、60、200、355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5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27人含少干计划1人,复试最高分395,最低分360;其中少干计划351
录取18人含少干计划1人,录取最高分395,最低分362;其中少干计划351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一志愿复试21人含少干计划1人,复试最高分417,最低分370;其中少干计划349
录取15人含少干计划1人,录取最高分417,最低分370;其中少干计划349
历年报录比
2024年
中国古代史:报考156人,录取7人
中国近现代史:报考51人,录取6人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报考1人,录取1人
专门史:报考9人,录取1人
2023年
中国古代史:报考178人,录取11人
中国近现代史:报考54人,录取3人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报考3人,录取2人
专门史:报考5人,录取2人
2022年
中国古代史:报考192人,录取9人
中国近现代史:报考49人,录取3人
2021年报考265人,录取20人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5年为例
复试方式和内容
复试方式:我院采用现场复试的方式进行,复试形式为综合面试。
复试内容: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面试以及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复试权重: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占录取成绩的40%。
调剂
历史学院考古学(学术学位)专业接收调剂生,接收调剂条件及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及时查看学院网站通告。
录取管理
录取成绩计算:历史学院复试权重为40%,录取成绩计算公式:
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确定为复试不合格,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不再进行录取成绩的加权计算。
录取规则:各专业一志愿考生与调剂考生分别排序,先录取一志愿考生,后录取调剂考生。调剂考生按复试批次,分批次排名,分批次录取。
考生按总成绩排序由高到低顺次录取。通过计算,总成绩正好处在录取名额边缘的总成绩并列的考生,按照录取名额录取初试成绩较高的考生。如果初试成绩也出现并列的情况,在学院内没有剩余计划可用于补充的情况下,则并列的几名考生均不录取。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提供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