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建筑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学院已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2个专业型学位博士点:风景园林、资源与环境;4个学术型学位硕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4个专业型学位硕士点: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4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二、招生信息
081300建筑学(参考2025年招生目录,2026年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913建筑设计(三小时设计)
复试科目:建筑设计综合
招生人数: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参考1:2026年研招网公布数据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参考2:统考3人(参考2025年复试细则公布招生计划)
02建筑技术科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4建筑技术综合
复试科目:建筑构造及物理
招生人数: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参考1:2026年研招网公布数据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参考2:统考4人(参考2025年复试细则公布招生计划)
03建筑历史与理论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
④866古建筑复原设计
复试科目:建筑历史与理论知识综合
招生人数:招生目录未明确公布统考、推免具体人数,故以下可同步参考。
参考1:2026年研招网公布数据发布后,可参考最新
参考2:统考5人(参考2025年复试细则公布招生计划)
三、参考书目
355建筑学基础
考试内容包括《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和《建筑构造》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
试卷题型及比例
1.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满分80分。
2.建筑构造:满分70分。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建筑构造设计》(第二版)(上册﹑下册),东南大学,杨维菊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构造》(第五版)(上﹑下册),重庆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
9、《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
10、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建筑构造部分考试内容以《建筑构造设计》上、下册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参考书目、标准图集、建筑资料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内容。
913建筑设计(三小时设计)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范围为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或旧建筑的扩建、改造设计及其环境设计,规模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决定。
试卷题型及比例
1、题型以一般功能要求为主,便于充分发挥考生的设计技能。如属特殊功能要求,另附参考资料。
2、试题结构包含:环境设计(总平面及周围环境)、单体建筑设计(平、立、剖面及透视)、及表现技能等三个方面。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主要参考书目
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沸郎西斯、D 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1—9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824建筑技术综合
考试内容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物理两个独立部分,每部分各150分,考生可选择其中之一回答,但不得交叉选答。
建筑构造
试卷题型及比例
1﹑判断﹑填空﹑名词解释,40%~60%;
2﹑根据文字条件作图﹑补图﹑改错图,20%~30%;
3﹑根据指定部位进行构造设计,20%~30%。
该部分满分为150分。
建筑物理
试卷题型及比例
题型:
1、填空题(约占20%),2、简答题(约占20%)
3、论述题(约占24%),4、计算题(约占24%)
5、综合能力(约占12%)
该部分满分为150分。
试题涉及声,光,热部分的比例大致相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连续3小时。
参考书目
建筑构造部分:
(1)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以《建筑构造》上、下册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参考书目、标准图集、建筑资料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内容。
(2)主要参考书目:
1、《建筑构造设计》(第二版)(上册﹑下册),东南大学,杨维菊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构造》(第五版)(上﹑下册),重庆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
4、《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
5、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建筑物理部分:
1、《建筑物理》(第三版),东南大学,柳孝图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建筑构造(上)》重庆大学,李必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
试卷题型及比例
中国建筑史与外国建筑史两部分,题型一般有绘简图、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评析等,在许多情况下题型可能穿插,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各部分满分为75分,合计150分。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66古建筑复原设计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范围包括古建筑群、建筑单体与环境,规模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决定。
试卷题型及比例
1、题型为依据题目提供的文献或图像进行复原。
2、试题绘图类型包含:总平面图、总剖面图、总立面图,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图、构造做法及透视或轴测表现图等,具体绘制内容以题目要求为准。
3、文字能力考核题型包括:编写设计说明、翻译文献。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3、《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5、《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学造园》,胡德君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7、《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冯建逵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四、历年分数线
2025年:45、45、75、7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35
建筑技术科学330
建筑历史与理论340
2024年:50、50、75、7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51
建筑技术科学355
建筑历史与理论360
2023年:45、45、75、7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45
建筑技术科学355
建筑历史与理论375
2022年:50、50、75、80、320
2021年:50、50、75、80、320
历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5年复试录取情况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志愿复试4人,377、365、355、335
录取3人,377、365、355
建筑技术科学
一志愿复试5人,358、352、352、350、333
录取4人,358、352、352、350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一志愿复试6人,397、363、356、353、347、344
录取5人,397、363、356、353、347
2024年复试录取情况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志愿复试6人,380、367、364、360、359、351
建筑技术科学
一志愿复试8人,412、404、402、400、396、390、366、363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一志愿复试6人,399、394、392、391、382、360
2023年复试录取情况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志愿复试5人,398、364、361、355、345
建筑技术科学
一志愿复试6人,414、404、396、360、359、359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一志愿复试5人,407、397、395、393、386
五、往年复试细则
以2025年为例
复试方式和复试内容
复试形式:我院采用现场复试的方式进行。
081300建筑学设计方向考生、085100建筑考生、086200风景园林考生笔试为3小时设计考试,请自备答题纸和绘图工具,用纸和工具要求与初试一致,其余专业考生的笔试为1.5小时理论考试。
复试组成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考核两部分。
学术学位重点考核考生的学术素养、对学科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科研创新能力,
专业学位重点考核考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考核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和专业课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即为综合面试。
综合面试内容涉及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核,考生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对报考专业发展动态了解以及在本专业发展潜力考核;考生的科研和社会工作能力、实践经历考核,考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协作性和心理素质以及举止礼仪和表达能力考核等。
除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考生外,其余
考生面试时需展示电子版作品集(即前文要求的考生提前发到指定邮箱中的作品集),面试专家届时会围绕作品集提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考生准备5分钟左右PPT,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学术经历(重点介绍与非遗相关的内容),已有成果,研究意向等。复试内容及评分
标准如下:复试总时长约20分钟
外语听说能力
个人简介陈述和外语问答,15分
专业课测试
专业知识考评(以笔试形式考核),65分
综合素质考核
综合能力面试(含作品集展示并提问环节),120分
备注:
1、具体面试时长可由面试专家组根据现场面试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复试总分为200分,低于120分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保留两位小数。
3、面试成绩由每位复试小组成员独立给出分数,然后取算术平均值得出。
4、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以笔试的方式进行。
录取与调剂
1.录取规则
贯彻对考生进行德智体能全面衡量的精神,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各专业第一志愿考生与调剂考生分别排序,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后录取调剂考生。调剂考生按复试批次,分次排名,分批次录取。
考生按总成绩排序优先录取。在总成绩相同情形下,按照复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复试成绩也相同,则按综合面试的成绩排序。上述考生如综合面试成绩仍相同,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形成关于上述考生排名的书面意见,报请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在总成绩相同(保留两位小数)情况下,同等条件下服役时间长的考生优先录取。
085100建筑学专硕考生先确定录取资格,再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顺次确定拟录取考生的录取方向,即优先确定总成绩高的考生的志愿方向,当某一方向指标已录满则录取该生第二志愿方向,以此类推,该生录取方向确定后,再确定总成绩低的考生的志愿方向。
2.考生总成绩计算公式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成绩÷2.5)×60%+复试总成绩×40%
总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3.调剂基本条件
(1)初试成绩(含加分)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我校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要求。
(2)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或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
(3)考试科目为三门的专业不能调剂到考试科目为四门的专业。
对申请我校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我校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